打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首次召开的“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将激励我们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继续在解决技术难题、“卡脖子”问题中挺身而出,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为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发挥高校与企业合力——培育更多卓越工程师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以深化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改革为切入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已分两批支持24所工科特色鲜明的大学与8家中央企业建设了32个学院。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上海模式”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带来建议:为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高校、企业达成广泛共识。他呼吁,要协同推进卓越工程师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上海模式”。
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至高荣誉,实至名归。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尚属首次,可见其规格之高、分量之重。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
表彰卓越工程师有何深意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示。这是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荣誉规格和重视程度之高,引发社会关注。透过这份表彰名单,不难发现此次表彰对象突破了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创新生产阵地,涵盖了互联网公司、制造业民企等经营主体;获奖领域不仅有基础理论学科,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领域。这项表彰体现了国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需求,以及对工程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以“新工科”重塑新时代工程人才 进入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加快“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当前我国“新工科”建设面临着普惠难、贯通难、跨界难、融合难等四大“痛点”,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准的定位找差距、补短板,以新理念和新举措求创新、谋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作贡献。
探索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新机制——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调研 经过一年的实践,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进展与成效如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题调研组,针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进展、成效与问题开展调研,并剖析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大力培养支撑强国建设的卓越工程师 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陆续宣布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标志着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