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教育动态

为缓解人才短缺制约 我国正在探索数字技术工程师认证

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广泛关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持。4月24日,在人社部举办的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

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现场工程师,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就此,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清华大学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

“报名参与学校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日前,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大二学生吴京泰告诉记者,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到应用,尽管在这项“基于二维材料忆阻器的可调控仿生神经元器件制备与仿真模拟”的前沿研究中,感觉自己能力有限,但“也是从这里开始真正接触科学研究,了解工业界,对投身电子芯片事业坚定了信心”。

工程教育面临哪些结构性矛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发展“领跑型”战略前沿技术和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亟须加强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战略储备,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深层性与结构性矛盾。

大力培养“数字工匠” 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保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高职工程技术教育如何推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能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新职教法的实施,必将推动高职院校的工程技术教育实现更大发展。

20万现场工程师如何“量产”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简称“专项培养计划”)。预计到2025年,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为何五部门要专门出台这样一个专项培养计划?现场工程师缘何受到青睐?为保证20万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各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做出哪些努力?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职业院校负责人。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